2012年3月,由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和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联合申请的“基于可调极紫外相干光源的综合实验研究装置”(大连相干光源)项目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资助,项目正式启动。
2012年11月30日,大连相干光源完成概念设计报告。
2013年8月7日,大连相干光源技术设计报告通过国际专家评审。
2013年12月15日,首台波荡器原型机研制成功。
2014年10月22日,项目基建动工奠基仪式,项目正式开工建设。
2016年9月24日,光源的主体安装工程全部完成,实现首次出光。
2016年11月25日,大连相干光源成功实现SASE饱和出光。
2017年1月15日,大连相干光源成功实现HGHG饱和出光,成为世界上最亮且波长完全可调的极紫外自由电子激光光源。人民日报、新华社、光明日报、经济日报、中国日报、中央人民广播电台、中央电视台、科技日报等中央主流媒体对其进行了报道。
2017年6月22日,大连相干光源开始第一个用户实验。
2018年5月,英国皇家化学会院士、英国布里斯托大学MichaelAshfold教授到大连相干光源开展星际化学科学研究,成为光源的首个国际用户。
2018年6月15日,大连相干光源项目顺利通过专家组现场验收。
2018年8月16日,高重复频率极紫外自由电子激光装置(大连先进光源)预研项目举行合作协议签约仪式,大连市人民政府和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签署合作协议,大连市政府将在项目选址、建设资金上对大连先进光源预研项目予以支持。
2019年4月11日,大连先进光源预研项目举行技术方案论证会,专家组一致同意通过该项目方案论证,建议尽快立项并实施。
2019年4月12日,大连先进光源预研项目召开用户咨询会。
2019年7月,大连先进光源面向用户研讨会
2019年8月,大连相干光源正式纳入中科院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平台管理。
2021年5月,大连相干光源科技委员会和大连相干光源用户委员会正式成立。